水質監測的傳統物理化學監測是怎樣?
作者:
發布時間:2022-03-14
瀏覽次數:525
水質監測的范圍非常廣泛,包括經常性指標和地下水監測、監測生產和生活過程、緊急事故監測等。水質監測提供了環境管理的數據和資料,為評價河流和海洋水質狀況提供了依據。
1.地表水和地下水3354重復監測。
2.監測生產和生活過程。
3.事故監測——緊急監測。
4.提供環境管理——的數據和信息。
5.向環境科學研究——提供數據和資料。
目前我國水質監測技術取得了較快的發展,目前我國水質監測技術主要以理化監測技術為主,包括化學法、電化學法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、離子選擇電極法、離子色譜法、氣相色譜法、等離子體發射光譜(ICP-AES)法等。其中離子選擇電極法(定性、定量)、化學法(重量法、容量滴定法、分光光度法)在國內外水質的日常監測中也普遍使用。[1]近年來,生物監測、遙感監測技術也應用于水質監測。
水質監測的傳統物理化學監測是怎樣?
在地表水水質監測中,監測設備相對簡單,因此很容易獲得物理監測指標數據。常用的物理指標監測儀器有同時測量各種物理指標的效果,包括測量水濁度的濁度計、用于測量色度的濾波光度計、用于測量電導率的電導率儀等。
化學指標的監測是地表水監測的重點,隨著國家對有毒有機物污染監測的重視,儀器的產生及研發取得了一定的進展。一些監測站引進了大中型實驗室顯示器,包括Zn、Fe、Pb、Cd、Hg、Mn等重金屬和鹵族元素、氨氮、亞硝氮、酚類、陰離子洗滌劑及Se等物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