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面水質監測的相關知識
今天給大家講一講關于地面水質監測的相關知識,希望大家有所了解。
a、水質監測的基本數據收集:
1.水文、氣候、地質和地形數據的水。水位、水、流速、流量的變化等。降雨量、蒸發量和歷史水量;河流寬度、河流深度、河床結構及地質條件等。
2.水域沿岸城市分布、工業布局、污染源及排放情況、城市排水情況等。
3.水域沿岸水資源現狀及用途飲用水水源分布和重點水源保護區、水域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計劃等。
4.歷代水質監測資料、水文實測資料、水環境研究成果等。
b、水質監測的監測截面和取樣點的設置:
1.監測部分布局原則(監測橫截面、河流監測剖面的設置及設置湖泊監測部分);
2.確定采樣位置
(1)綜合分析調查結果和相關資料后,監測部分的部署應具有代表性。也就是說,須能夠更真實、更全面地反映水質和污染物的空間分布和變化規律。根據監測目的和監測項目,考慮人力、物力等因素,確定監測剖面和取樣點。
(2)大量廢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住區、工業區的上下游。更大的支流與上游匯合后,將與主流充分混合,進入海康的河口、受潮水影響的河流段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地區。湖水庫河口的主要出入口。國際河流進出國境線的出入口。
(3)飲用水源區、水資源集中的水域、主要風景游覽區、水上娛樂區及重大水電設施所在地等功能區。
(4)斷面位置應避免死水及回收區域,盡量選擇河段筆直、河床穩定、水流順暢、無急流的淺灘。
(5)應盡可能與水文測量剖面一致。要求交通便利,有明顯的海岸標志。
c、水質監測的確定取樣時間和取樣頻率:
(1)飲用水源:每年取樣12次以上,取樣時間視情況而定。
(2)河:大型水系干流和中、小江全年采樣6次以上,采樣時間為豐水期、枯水期、枯水期、枯水期,每期采樣兩次。通過城市或工業區污染嚴重的河流和游覽水域每年采樣12次以上。抽樣時間每月一次或根據情況選擇。
(3)下水道:每年取樣3次以上。
(4)沉積物:旱季每年取樣一次。
(5)背景剖面:每年取樣一次。在污染可能嚴重的季節進行。
(6)潮汐河流:全年豐城、菱形、坪三期,每期2天,分別在潮汐期和潮汐期進行,當天的漲潮、退潮時應分別取樣,分別測量。
(7)湖泊、水庫:有專用監測站的湖泊、倉庫,每月取樣一次以上,一年取樣12次以上,其他湖泊、倉庫一年取樣兩次,干燥豐水季節各取樣一次。
d、水質監測是抽樣和監測技術的選擇
應根據監測對象的性質、含量范圍和測量要求等選擇適當的取樣、監測方法和技術。
e、水質監測的成果表達、質量保證和執行時間表
從水質監測中獲得的許多數據需要科學計算和處理,并以請求的形式在監測報告中表示。質量保證概述了確保水質監測數據準確可靠的所有活動和措施。質量保證貫穿于監測工作的全過程。實施進度計劃是實施監測方案的具體安排,應切實可行,確保各部分工作有序協調地進行。